| |
情有独“粽” |
2014-05-25 08:53:29 民生信息网 - 霸州云网信息网络版 出处:民生信息 |
|
  端午节是中国重大传统节日,端是"开端"、"初"的意思,初五可以称为端五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。端午节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端午节是我国2000多年的旧习俗,每到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,挂艾叶菖蒲,赛龙舟,吃粽子,饮雄黄酒,游百病,佩香囊,备牲醴。 端午节的四重意义 意义一: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意义二:伍子胥的忌辰   伍子胥,楚国人,父兄均为楚王所杀,后来子胥弃暗投明,奔向吴国,助吴伐楚,五战而入楚都郢城。当时楚平王已死,子胥掘墓鞭尸三百,以报杀父兄之仇。吴王阖庐死后,其子夫差继位,吴军士气高昂,百战百胜,越国大败,越王勾践请和,夫差许之。子胥建议,应彻底消灭越国,夫差不听,吴国大宰,受越国贿赂,谗言陷害子胥,夫差信之,赐子胥宝剑,子胥以此死。子胥本为忠良,视死如归,在死前对邻舍人说:"我死后,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,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。"便自刎而死,夫差闻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 意义三: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  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,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,昼夜沿江号哭。过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。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,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。 意义四: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  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,后人为敬仰其诗,复哀其忠勇事迹,乃与诗人节(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)合并举行纪念。  端午民俗与保健 ☆赛龙舟   在汨罗江畔,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,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,穿着新装,扶老携幼,抬着龙头,先到屈子庙朝拜,供以粽子、包子、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。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“头龙”的头上,由“头桡”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,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,这才开始赛龙舟。  ☆吃粽子    “粽子香,香厨房。艾叶香,香满堂。桃枝插在大门上,出门一望麦儿黄。这儿端阳,那儿端阳,处处都端阳”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。总体上说,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,而端午节吃粽子,古往今来,中国各地都一样。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,世界各地的华人,无论是本地、台湾、香港,还是海外的唐人街,都会按传统,在农历五月初五前准备各式粽子应节。   因地区不同,由材料以至粽叶,都有着很大的差别,连“裹”的形状,也有很大的不同,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,因此汉晋时的粽子,多做成角形,作为祭祖用品之一。   此外,一般还有正三角形、正四角形、尖三角形、方形、长形等各种形状。   粽子的花色品种繁多。北方多包小枣的,有北京枣粽、果脯粽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八宝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 ☆悬艾草菖蒲   因为农历五月,历来被世人视为“毒月”,其时令已近盛夏,蚊蝇滋生,百虫活跃,各种常见病、多发病流行,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。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。端午节那天,家家户户中堂悬艾蒿、菖蒲,或用雄黄、蒜头、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,用苍术、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,关门闭户,杂而焚之,以驱瘟除邪。  ☆涂洒雄黄酒   在端午节,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,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,具有较强的灭蚊杀虫作用。按照气候规律,端午前后,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,空气相对湿度较高,有利于蚊蝇、害虫的活动和繁殖。而雄黄是一味解毒、杀虫的中药,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,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。  ☆佩带香袋、栓五色丝线   香袋是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——多由苍术、白芷、苍蒲、冰片、雄黄、樟脑等切成细茸,装在绣制的锦袋内,给小孩子佩戴,对流行性感冒、白喉、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。所以,端午节的香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,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。    栓五色丝线是在孩子手腕、脚腕、脖子上拴五色线。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,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,抛到河里,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。
(本文已被浏览 2648 次)
|
|
|
|
|
|
→ 评论内容 (点击查看) 共0条评论,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|
|
→ 发表我的评论 |
|
发表评论须知 →
|
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; |
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;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