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
闪离族别闪着自己 |
2011-08-01 14:59:52 民生信息网 - 霸州云网信息网络版 出处:民生信息 |
|
  如今,甘于在一个职位上当“螺丝钉”的员工越来越少了。 入职不久却突然“闪人”令HR头疼不已   “闪离族”最早是人们对“80后”婚姻状态的描述,是指现在的年轻人在婚前双方了解不够,婚后又不能相互宽容,结果进入婚姻生活时间不长,就草草离婚。如今,婚姻上的“闪离族”已经不再是新闻,而成为年轻人当中见怪不怪的现象。   其实,找工作和找对象有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,象《职来职往》的招聘类电视节目的设计与走红的《非诚勿扰》相亲节目十分相似,而上节目的应聘者绝大多数是打算即刻跳槽的员工,其中有不少人刚工作不久就想“闪离”,从而另谋新职。为了防止员工突然离职,公司也学会“多个心眼”,通过控制招聘成本等举措尽量减少损失。对于这一类人,职场专家提出的忠告是:找工作和找结婚对象一样都要谨慎从事,小心走了弯路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 员工“闪离”公司要亏本   眼下又值招聘旺季,各大公司单位的招聘信息铺天盖地随处可见,有一些单位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可谓不惜血本、痛下工夫。 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长表示:“不要说招一个高级人才,哪怕是招一个司机都会在每天收到的几十封应聘邮件中仔细挑选。”于是,从筛选简历到层层面试,企业为了招一名员工可谓千挑万选,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。   “希望新员工长期干下去,这样招聘的成本才能回来,否则哪怕是员工干3个月离职都会‘亏本’的,因为新人什么都不懂需要从头培养。”另外,面对员工的突然离职,企业还得花精力去考虑内部信息保密的问题。   但他也表示,如果员工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的话,那么留得住人但留不住心也没意思,因此,公司对员工的“闪离”要“想开些”。 应付“闪离” 公司变被动为主动   的确,企业不得不承担员工特别是公司骨干突然离职之后所带来的风险,譬如带走大批客户、泄露公司机密等负面影响,这些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阵痛有时甚至让企业因此一蹶不振。   然而,面对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员工“闪离”,企业的HR和高层领导并没有消极应对,而是从多个层面加以防范,把“闪离”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尽量降到最低。   有多年招聘经验的HR经理说:“如果应聘者曾经在超过3家以上的单位工作过,那么我可能不会对他留下好印象。”虽说工作经验丰富是应聘者的一种优势,但过于频繁的跳槽也说明他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,因此HR会将心比心地认为:你在别的单位每次都干不长久,在我这里能保证长期待下去吗?   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冯经理还总结出了应付员工“闪离”的一套方法。除了招聘时把好关之外,新员工的试用期也应该控制好人力成本等隐性成本,由于试用期新员工的跳槽率较高,使企业的一部分招聘费用投入后没有带来相应的产出,造成一定的损失,所以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可以缩短,不需过多进行技能培训而只需进行基础企业文化和制度规范培训,从而控制好这一部分的隐性成本。   对于“闪离”的员工,企业不应苛刻对待,姑且放他一马并时不时与他保持一定的联系,在和离职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,树立起自己在业内的形象和口碑。 频繁“闪离”诱发心理疾病   大部分频繁“闪离”的职场人士,会比其他人有更多的烦恼和焦虑,他们会只把眼光盯在单位、领导或同事身上,却很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。于是,他们会频繁抱怨公司环境不好、同事关系差劲、领导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问题,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潜在的心理疾病。   有的人,尤其是刚毕业那会儿经常不到半年,就已经一连换了两三个工作了。每次和朋友聚会的时候,他都会把公司里发生的种种烦心事对朋友“诉苦”,并且越到后来情况越糟糕,他在工作中只要是稍微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想“闪人”。这样的人的处境并不会因为频繁“闪离”而越来越好,相反,新的工作会让他产生更多抱怨,最终只会是公司基层的一名职员。   职场专家认为,那些自身情商有缺失的求职者,他们的意志力比较薄弱,遇到问题和困难不是选择“激流勇进”而是选择逃避。因此,职场专家建议,在如今就业市场异常严峻的情况下,求职者更应该珍惜眼下宝贵的工作机会,每份工作至少做两年以上的时候才能够慢慢体现自身的价值,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心态去努力适应职场,而不是幻想让职场来适应自己。
(本文已被浏览 1114 次)
|
|
|
|
|
|
→ 评论内容 (点击查看) 共0条评论,每页显示5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|
|
→ 发表我的评论 |
|
发表评论须知 →
|
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; |
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; |
|
|
|
|
|